4000家裸奔私募面临注销大限 超半数河南私募保壳急

大河网-大河报2016-07-14 15:34:50

  核心提示继“5·1”首批淘汰1901家私募之后,私募行业又一次拉响了“防空”警报,上万家近六成的“空壳”私募亮红灯,逾4000家私募命悬一线,超半数的河南私募正上演“保壳”之战。
 
  中基协3天两度提醒私募“保壳”
 
  私募基金又一次拉响了“防空”警报。
 
  7月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通过官方微信,对外发布了尽快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相关展业要求的温馨提醒。
 
  该温馨提醒称,根据中基协2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依法及时备案私募基金的相关要求,2016年2月5日前已登记不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2016年8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同时该公告还显示,根据协会4月29日发布的《关于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首批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事项相关工作安排的通知》,针对2月5日前已登记满12个月,且在2016年5月1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若2016年8月1日之前仍未同时通过法律意见书且完成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备案,协会将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这意味,继2016年5月1日的第一个“保壳”大限之后,距离第二个大限日(2016年8月1日)已经不足20天,事关空壳私募基金存亡的倒计时已经拉响,可谓到了“保壳”的最后时刻,也标志着始于今年2月的私募保壳战,已然接近尾声。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中基协第一次向“空壳”私募基金发出温馨提醒了。在稍早的7月6日,也就是此次温馨提醒的两天前,中基协已通过官方渠道对外再次强调了空壳私募注销大限二度来袭的信息,具体内容与上述几乎完全相同。
 
  在两度温馨提醒之外,中基协的工作人员电话告诉记者,中基协还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站内信和定向邮箱通知等多种途径向相关机构发出上述提示:为不影响相关机构正常业务开展,要求相关机构尽快抓紧按要求提交法律意见书及申请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
 
  超4800家私募基金面临“生死劫”
 
  相对于一件事情三天两度提醒的温馨,在钱币的另一面,则在一定程度显示了监管部门的新政之切。
 
  根据中基协此前公布的时间轴,今年4月15日正式对外公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将于7月15日起实施。
 
  据了解,该管理办法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私募监管法规,涵盖九大要点:一是明确募集主体需取得基金销售资格;二是募集机构承担合格投资者甄别责任;三是募集专用账户需签订监督协议;四是不得公开宣传私募产品和业绩;五是产品宣传面对特定对象;六是出具合格投资者证明;七是投资金额不少于100万元;八是给予不少于24小时的投资冷静期;九是由非销售人员回访确认投资者意愿。
 
  在业界分析人士看来,日益临近的8月1日空壳私募的注销大限,将是私募新规实施后的首场大考,事关整个私募的良性发展的新局。
 
  据了解,近年来私募机构呈“野蛮式增长”,私募机构自成立以来乱象丛生,降低投资门槛、变相公开募集、登记备案信息失真、从业人员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比比皆是,非法集资、跑路事件也是屡禁不止。
 
  比如广州市天河区有史以来第一单以私募基金为幌子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是源于原广州市某银行工作人员卢某以“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名义,在2013年发行了一个专门瞄向高端客户钱包的“进取九号私募基金”项目,口头吹嘘该项目有价值高达3亿元的土地和物业作为抵押,同时许诺投资人每投资人民币100万元以上3至24个月可对应获得6.5%至14%的年化收益。该公司将募集的资金贷给某服务公司使用,收取每年24%的利息及费用。该服务公司于2014年9月垮塌,总计亏空高达人民币3.1亿元的投资款,违法行为最终暴露。该案牵涉投资者270余人,涉案金额7亿余元,留下一地鸡毛。
 
  事实上,为了肃清“空壳”私募基金潜在的非法集资温床,中基协监管层已开启大浪淘沙模式,协会提高对私募备案要求,包括私募需备案产品、出具法律意见书、高管需要有基金从业资格等,并已在2016年的5月1日的第一个“大限”关口,对没有采取任何操作的1901家登记满一年但没有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资料,在其官方平台进行了公示注销。当时在册的河南13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有23家进入注销之列,淘汰比例近五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次大限大门落锁之时,500余家补提法律意见书和600余家补提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获得3个月的缓冲期。
 
  如今,二度大限临门的“生死劫”之下,又将有多少私募面临出局风险?
 
  记者通过查询基金业协会网站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系统显示,截至7月7日,已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达24566家,管理规模为零的有14799家,占比约60%(其中包括2月5日公告后新登记的但未展业的私募),登记一年以上管理规模为零的有4875家。
 
  私募“保壳”上演冲刺时刻
 
  按照新规,上述统计的4800多家空壳私募将在8月1日之后首先面临被清理风险。具体到河南。根据河南证监局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河南省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15家,管理私募基金60只,私募基金规模63.7亿元。截至2016年5月31日,河南省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数在全国排名第25位。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中,目前仅有39家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其他70多家私募的管理规模还处于“零”,同样面临出局风险。
 
  事实上,在又一次拉响了“防空”警报之下,“保壳”成为了不少私募基金的当务之急,尤其是注销大限来之前,一场保壳大战正上演最后的冲刺。
 
  6月25日举办的河南新能源商会企业挂牌上市辅导中心的成立仪式上,由河南私募基金管理人同泰资本牵头发起的新能源基金也正式揭开面纱,正式浮出水面,帮助新能源企业更快更便捷地引入资本,助推河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向私募“绿卡”发起了冲刺。
 
  同泰资本并不是河南的孤例。而河南也仅全国的一个不完全样本。
 
  据一位忙活在私募保壳一线的证券法律专家告诉记者,进入7月之后,自己经手的法律意见书越来越多,并且多数已经几乎没有问题了,首只备案产品也即将“上马”,都想抢在8月1日的大限大门落锁之前完成。
 
  表现在数字层面则更为直接。来自格上理财的数据显示,备案新规实施后的首月(3月),证券类私募产品的备案数量激增,共975只基金完成备案,创出同期新高。4月,证券类私募产品备案数量持续增长,共985只基金完成备案,其中近9成产品成立于2016年之后。
 
  进入5月,私募产品备案数量大幅攀升,单月备案数量达到1308只,创去年8月以来备案数量新高。其中,当月成立当月备案的产品数量为528只,4月成立5月备案的产品数量为497只,备案速度明显加快。而格上理财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新备案证券类私募产品数量增至1429只。
 
  不难预见,在保壳大战最后时刻的7月份,私募基金的新备案产品数量有望再冲新高。
 
  去伪存真,私募洗牌加剧
 
  对于热度不减,一私募基金的高管如是表示,之前,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的成立放得很宽,很多都来注册一个私募公司,希望以后能派上用场。而保壳的实质是没有从事私募业的公司,延长其公司资质,这就像大学生热衷于考证一样,不一定有用,但以备不时之需。
 
  “私募行业洗牌已经在所难免了,8·1大限后,又将有一批小私募出局。”上述高管向记者表示,私募新规新政虽然有着史上最严之称,但对于真正想开展业务的私募,按正规流程操作,在8月前是可以成功申领牌照的。但对于一些在投资能力、公司投研团队等方面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甚至是“凑热闹”的公司,则很难“上岸”。
 
  对于私募行业而言无疑将是一次自我分化,开启洗牌模式。这一态势从上半年多家知名百亿级私募穿越牛熊、逆市发行的情况来看,只有经得住市场考验的机构“保壳”才具备价值,盲目“保壳”不仅管理人自身“费力不讨好”,也无益于私募行业的健康发展。
 
  尽管良性的私募市场可期,但并不意味着雷区不存在。比如一些仓促上马的“保壳”类产品就风险暗藏。
 
  “对于一些急于保壳的私募而言,其当务之急是发产品,很多公司只发一个小产品,甚至是一对一的产品,也就是成立一个金额只有100万元的产品,然后让朋友或熟客来购买。”业内一观察人士表示,这些公司纯粹就是为了保壳,募集资金去投一些固定收益类品种。还有一些私募为了缩短募集期,把原先代客理财的资金装到新产品里,现阶段百万级别的小产品多了很多,此类产品的风险可想而知,投资者一定要注意其中的风险以及自己的资金被挪用。
 
  值得注意的是,为有效提高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认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日前,河南证监局会同河南省证券期货业协会正开展以“正确认识私募,远离非法投资”为主题的私募基金投资者权益保护教育专项活动,科普私募基金不是大众理财产品,具有高风险特征,投资者应谨慎判断和识别风险,为自己负责,为家人负责,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利益,提醒民众正确认识私募,远离非法投资。
 
  事实上,为了去伪存真,除了中基协对空壳私募实施注销登记外,河南省监管部门也对私募机构展开整治。从2016年3月至今,河南省证监局已经分别对河南乐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郑州百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具警示函,要求对存在问题予以整改或制定整改计划。
 
  同时,河南省证监局一位负责人表示,2016年将对私募机构强化现场检查和市场风险监测,一方面以自查督促私募机构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另一方面还将按照证监会要求,开展分层随机抽查,重点对私募行业募资行为的合规性、基金资产安全性、信息披露真实性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目前这些工作正在进行中,且成效已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