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元到10亿元,河南一企业曾受两位总理关注!

2016-06-12 08:59:17

  豪丰机械刚起步时,只是许昌县张潘镇一家不起眼的农机修理门市部。借来的30元流动资金和几台旧机床,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33年过去,当初的30元,如今已经裂变成10亿元;那家简陋狭小的门市部,已经脱胎换骨成为全国最大的集农机具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30元到10亿元,从偏僻小镇到跻身世界舞台,豪丰机械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幻、波澜壮阔?

  诚信:砸锅卖铁也要用户认可
 
  6月8日,在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旋耕轴生产车间内,数台机械手焊接车床一字排开,机械手轻点舞动,焊花飞溅,焊接好的农用机旋耕轴流水般下线。
 
  在公司门外,几十辆大货车正排队等候豪丰机械的产品出厂。从这里,每天都有40多车农业机械运往全国各地,高峰时每天发货150车。
 
  董事长刘少林自豪地告诉记者:“很多地方的农民在选购农机时,明确表示非豪丰不买。”
 
  豪丰有多大的魅力,才能铸成这种惊人的产品忠诚度?刘少林用一个词揭开了其中奥秘:诚信。
 
  1989年,开业6年、羽翼渐丰的豪丰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款秸秆粉碎还田机,雄心勃勃的刘少林将500台机器推向市场,但用户的反馈却让他傻了眼:由于找不到动力足够的拖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根本不能下田使用。
 
  “当时,厂里的固定资产刚积累到30万元,但要将产品收回,光成本就至少要赔40万元,等于一下输了个底朝天。”刘少林说。
 
  不到40岁的刘少林一个月内掉光了头发。但他还是决定全部收回报废,“决不能砸了牌子丢了人。”他说。
 
  2014年夏秋之交,阴晴不定的天气再次给豪丰出了个大难题。先是大旱,接着阴雨连绵,然后阳光暴晒,不少地方的玉米都干死在了玉米秆上,导致玉米收获机无法正常使用。
 
  按照正常年景,豪丰的玉米收获机没有任何问题。但刘少林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将收获机上的剥皮机做了技术修改,为所有用户免费更换。“这一次,公司又赔进去了2000多万元。”
 
  不惜砸锅卖铁也要用户认可,不惜赔光家底也要维护品牌信誉,让豪丰机械赢得了用户的一致信赖。目前,豪丰公司的旋耕机和秸秆还田机市场占有量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农机具行业当之无愧的首选品牌。
 
  去年,尽管全国农机企业经营整体下滑,豪丰公司却逆势而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0.7亿元。
 
  创新:用科技之剑杀出重围
 
  在农机具行业里,企业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机会寥寥无几,但豪丰就是其中的幸运者。2010年,豪丰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研制的小麦免耕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最先进、质量最好的农机具,把传统观念中“黑大粗”的农机具打造成“高精尖”的精品,是豪丰从一家不起眼的小作坊成为农机具行业龙头的最大推动力。
 
  刘少林介绍,为了获得技术支持,他们曾三顾茅庐,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到公司指导工作。直到2012年,被刘少林诚意感动的罗锡文才来到豪丰公司。在生产车间,罗锡文院士对豪丰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震惊不已,当即答应在豪丰设立院士工作站。
 
  敢于在科研上大手笔投入,使豪丰始终站在农机具技术研发的前沿。近年来,豪丰每年的科研经费都在销售收入的5%以上,去年研发费用达4026万元。豪丰农机也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农机市场杀出重围,十几种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30多种系列产品国内领先。
 
  在刘少林心中,永远铭记着三个振奋人心的时刻:2008年1月1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冒着严寒视察河南豪丰,希望豪丰当好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先锋和脊梁;2010年6月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我省指导调研三夏生产时,寄语刘少林一定要把豪丰做大做强;2015年9月24日,李克强总理登上了豪丰农机,叮嘱刘少林要做现代化的农机企业。
 
  “我们要把豪丰打造成世界品牌,让中国农民以使用豪丰农机自豪。”刘少林豪情满怀,“这是总理的嘱托,更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伟大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