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味村寻找民间特色美食大PK 获奖艺人最大85岁

中原网2015-03-19 17:07:38

W020150319140974566451.jpg

  一边,是来自全省各地的非职业厨师,他们是老师、司机、服装店主;一边,是闻名全国的烹饪大师,吕长海、李志顺、张仁平、韩跃军、顿玉松,每一个名字在餐饮圈都赫赫有名。
  3月18日下午,经过三个月征集,“特味村寻找民间特色美食”活动在特味村大酒店上演终极PK。大师们当了一回看客,13位民间高手,为厨艺大师们做了一顿丰富的晚餐。、
  在大师们看来,这样的活动将推动豫菜文化的发展。而特味村集团董事长韩跃军也表示,特味村将连续十年举办类似活动。
W020150319140974614955.jpg
  三个月征集引来400多万人关注
  于学正老人85岁了,听力有点下降,如果不是身边人提醒,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三等奖。
  但在临时搭起的炉灶前,老人不含糊,几分钟下来,一道地道芝麻叶面条就出锅了。特味村集团董事长韩跃军说,确实地道,用的面很好,香的很。
  这是在3月18日的下午,“特味村寻找民间特色美食”活动在特味村大酒店上演终极PK,15个人从数百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说,民间确实很多美食,也有很多人要求来比赛。“今天参赛的是13人,有两个人有事情来不了,他们说以后还要参加。”
  “特味村寻找民间特色美食”活动在去年12月份启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网友在新浪微博发布“我的拿手菜”话题,截至目前,已经有近440万的阅读量。
  三个多月的征集中,活动主办方收到全省各地数千道推荐菜品。除认真筛选各类美食外,活动主办方还专门组成了一支由国家级烹饪大师、行政总厨、消费者代表构成的探访团,前往许昌张店村、王洛镇等地进行实地探访,充分挖掘存在于民间街坊的特色美食。
W020150319140974659001.jpg
  非职业厨师获大师认可
  于学正老人在第九个出场,他用的面条由黄豆面、高粱面、白面混合制成,老人嫌市场上买来的高粱面太粗,自己有买了一个小箩,将买来的面筛了几遍,留下细面来用。
  从炉灶上下来,老人告诉映象网记者,自己虽然80多岁,但还经常下厨。“儿孙们回来,我还是会亲自下厨炒几个菜,他们喜欢吃。”
  家人喜欢吃,评委们也喜欢。当天的评委席上,坐着中国烹饪大师吕长海、李志顺、张仁平、顿玉松,无一例外,大师们对于学正老人的芝麻叶面条都赞不绝口。
  现场参赛的选手,有老人,也有年轻人。1990年出生的赵芳芳在大学做行政工作,业余时间喜欢做饭且厨艺了得,这样的身份,让现场不少人感慨,自己需要面壁思过。
  赵芳芳老家在安阳县,她说在那里经常吃到皮渣,在郑州就很少看到。“这是安阳的三大名吃之一,平时家里来了客人,都会做这样的菜。”
  现场PK时,赵芳芳做的是“相村皮渣”。皮渣与焖子形态相似,内涵却更丰富,其中有海米、葱花、蒜片、姜末、酱油等。吕长海点评时认为,皮渣的味道很地道。
  年近花甲的涂湘做了一道鸭羹汤。鸭肉、山药、香菜、蒜苗,经过涂湘的烹制之后,被大师们认为,很有有淮扬菜的风味。
  每道菜都有一个故事
  有人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道美食,它不一定是某个大酒店,或许就是妈妈做的;也有人说,对于美食的记忆,其实是对人的记忆,或者是对某一件事的记忆。
  赵芳芳说,皮渣这种东西在安阳很常见,传说是一户穷困人家来了客人,主人买不起肉,便炒了一盘鸡蛋,一盘小白菜,请客人吃饭,收拾家里剩下一堆粉条渣、粉皮碎渣一齐扔进沸水锅中煮,煮了一会觉得太稀,于是突发异想勾上了芡,等倒入盆子晾凉后,这种东西比平常的凉粉硬的多,于是主人便将盆中的粉皮粉条渣切成块,同其它菜类、豆腐一起放入锅中做成了常吃的“大碗烩菜”给客人盛了一碗。客人对这种食物赞不绝口,皮渣也就诞生了。
  乔虎做的麻辣猪尾,则来自父亲的真传。乔虎说父亲是从事餐饮行业的,尽管自己没有子承父业,却也做得几个拿手好菜,父亲创制的麻辣猪尾就被乔虎学得炉火纯青。“平时都是给老婆孩子做,他们都很喜欢吃。”
  “以前妈妈是出摊儿卖小吃的,有次她把剩下的粉条与鸡蛋放一块儿煎了,做出的东西很好吃,小时候百吃不厌。后来,厨师出身的叔叔又加入牛肉粒改良了一下,成了现在这个粉条煎牛肉。”张黎明这样介绍他的“粉皮煎牛肉”。
  将坚持十年寻找,推动豫菜文化发展
  比赛完成后,涂湘念了自己做的一首打油诗,赞扬这次活动对于豫菜发扬的推动,博得了满堂喝彩。在座的烹饪大师认为,民间美食犹如一粒粒掩埋在沙子中的珍珠,不加以挖掘、整合就很容易被历史淹没,甚至消失。
  中国烹饪大师吕长海说,豫菜需要从民间汲取营养,并深加研究,将其标准化,以使得更多的民间美食进入市民的餐桌。“这样的活动,也能使饭店的菜品得到补充,实现差异化发展。”
  对此,本次活动主办方、特味村集团董事长韩跃军说到:“民间的菜品是最有生命力,最接地气儿的。这样的活动,特味村会连续举办十年,系统搜集、整合民间美食,并形成自己特有的菜品创新机制。通过酒店专业的再造、融合,形成核心产品,让每一个人都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
  “活动中,我们也搜集到不少散落民间的老派豫菜,这对于继承、弘扬豫菜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韩跃军说。
  “特味村寻找民间特色美食”活动获奖名单
  一等奖
  涂湘 鸭羹汤
  张黎明 粉条煎牛肉
  二等奖
  徐百顺 凉拌妙乐芽
  赵志刚 三鲜烩茄子
  乔虎 麻辣猪尾
  郗广超 咖喱清汤牛肉面
  黄战民 许昌胡辣汤
  三等奖
  于学正 地道芝麻叶面条
  潘德亮 五香肘花
  赵芳芳 相村皮渣
  侯汝祯 黄焖肉
  宋书永 老汤咖喱烩面
  陈建敏 传家壮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