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实现华丽“转身” 新型工业化阔步前进

大河网2013-09-25 11:05:38

    9月初的叶县大地持续高温,与此相辉映的是该地投资建设的热度不减。在该县辖区内的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和叶县产业集聚区内,中国盐业、东方希望、重庆隆鑫、平煤神马、西安凯圆、武汉凯迪、神鹰盐业等13家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彰显了叶县投资环境的魅力。

    叶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18万亩,尽管连续5年获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可单靠农业,还不能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如何摘掉“穷帽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叶县决策层进行了严肃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面对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叶县不再单纯依靠农业拉动经济,提出了“工业强县”的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广泛开展招商活动。

    该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积极招商,打造服务高地,投资洼地,创业福地。该县主要领导带队到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瞄准全国500强,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吸引湖北凯迪、飞宇国际、广东联塑、深圳联能等大型集团公司纷纷到叶县投资建厂。仅今年上半年,该县就实际利用省外资金63.28亿元,新引进投资在亿元以上的招商项目6个。

    筑巢才能引凤。为搭建良好的引资创业平台,叶县着力抓好两个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亿元,集聚区内道路、天然气、自来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整体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招商引资不能四面出击,要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趋势中找准我们自身的特色定位,明确主导产业,实行招商选资,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格局。”叶县县委书记闫廷瑞在谈到该县产业布局时说。

    依托资源、区位优势,该县确立了制盐、盐化工、尼龙化工、机械装备制造作为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汇集产业集群力量。“我们公司落户叶县主要是看重叶县的资源优势。现在公司仓库食盐存储量是2.3万吨,相当于河南全省所有人半个月的食用量。”中盐河南盐业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叶召友介绍说。

    叶县有丰富的岩盐资源,储量3300亿吨,有“中国岩盐之都”的美誉。近年来,该县在开发盐资源过程中,先后招来了中盐皓龙、中盐盐业物流配送、平煤神马、平顶山神鹰盐业、东方希望等多家大型集团公司以及10多个相关企业,产品也由单一的制盐发展到氯化石蜡、浴盐、保健盐等多个衍生产品。

    尼龙化工产业是平煤神马集团的固有产业,转移到叶县集聚区后,于2010年投资建设神马尼龙化工产业园,依托叶县资源优势和集团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延伸尼龙化工产业链。今年4月,年产2万吨高性能浸胶帘子布项目原丝生产线建成投产。平煤神马集团投资60亿元的25万吨己二酸、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也已开工建设,该产业衍生的高浮点溶剂、再生胶及橡胶制品、黏合剂等项目也纷纷落户该县,该产业集群正向百万吨级尼龙产业基地迈进。

    在叶县产业集聚区内,投资50亿元、占地1500亩的新隆鑫工业园项目工地上,3栋两万平方米钢结构标准化厂房已见雏形,数千根钢柱挺立,甚是壮观。“园区建成后,原来的河南隆鑫机车公司将整体搬入,还将引来重庆双庆、浙江先友等3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将形成以隆鑫机车公司为龙头的整车及零部件加工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摩托机车生产制造、科技研发、外贸出口基地,生产隆鑫、望江、劲隆、民燕等多个知名摩托车品牌,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其中仅零部件产业集群就可增加产值25亿元以上,新增就业1.2万人。”叶县产业集聚区负责人李青山介绍说。

    叶县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是河南隆鑫机车公司,该公司前身是叶县奥大三轮摩托车厂,在该县的科学引导下,与重庆隆鑫集团走合作合资道路,目前已具有国内行业领先的喷涂生产线、前处理流水线、冲压生产线等,形成了完备的三轮摩托车产业链群,年产量达30万辆,成为全国三轮摩托车行业的领先品牌。在该公司带动下,数十家相关配套的贴标、车壳、坐垫等相关配套企业紧紧吸附在“隆鑫”这个大磁场周围。

    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更多叶县人在家门口就业。

    “从我家到我们公司只有3公里远,工资一个月2000元,平时还能照顾家。”家住廉村镇后王社区的王大兰之前一直在南方打工。今年春节回来后,她在叶县产业集聚区找到了新工作,从此开始在家门口上班。

    随着一大批企业的落地投产,农民的传统耕种生活开始逐渐向城镇化生活过渡。生活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里,工作在厂房林立的园区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叶县农民的新选择、新生活。

    蓄力——乘势——起飞,叶县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华丽“转身”。

    2012年,叶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19.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75亿元,增长30.8%;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5275元、6759元。其中,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增速均位居平顶山市第一。近年来,该县三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快县”,连续两次跻身中国中部百强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平顶山市发展县域经济先进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