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中国食品名城的光荣与梦想
五月的沙澧大地,绿意正浓,风华正茂,沙河、澧河再次张开热情的臂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5月16日至18日,第十五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将隆重举行。届时,海内外商界精英、行业领袖将齐聚漯河这座美丽的城市,共襄盛举,同赢商机。
灿烂绽放十五年,食品名城开新篇。从中原食品节到国家级食品盛会,15年来,漯河,塑造着卓尔不群的城市气质,不断刷新着中国食品名城的光荣与梦想。
互动互融,“中国食品名城”享誉全球
漯河,一个1986年才升格的年轻省辖市,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经济总量倒数第三,人口数量倒数第四。
然而,若论漯河的知名度,那绝对是响当当的——国内市场上,每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双汇;在香港,漯河出口的肉制品占全港总需求量的25%以上;在北京,来自漯河的肉制品、无公害蔬菜占近20%。
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漯河市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60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60%,占全省食品产业的六分之一,成为全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而在建省辖市之初的1986年,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只有1.8亿元。
从2003年举办首届中原食品节以来,漯河以食博会为平台,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品牌优势为发展优势,形成了食品产业发展与食博会的互融互动,食品产业成为漯河市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
规模壮大:全市拥有各类食品企业7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211家;年销售肉制品、休闲食品全国第一;年加工转化粮食、饮料全省第一;双汇成为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万洲国际跻身世界500强。
体系完备: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2类食品行业中,漯河拥有18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形成了完备的食品产业链。
名牌荟萃:全市食品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河南省著名商标6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27个。
快速崛起的食品产业与声名愈隆的食博会,成了漯河最靓丽的名片。
以节促建,“中原生态宜居名城”名不虚传
春夏之交,漫步干净整洁的沙澧河畔,但见处处乔灌相拥、草木葱茏、碧波荡漾,“城在水中映,水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令人陶醉其中。“漯河人真是太有福气了!”外地人纷纷感叹。
近年来,漯河以迎接节会为主线,科学规划,以节促建、以节促管,做足“水”“绿”两篇文章,加强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致力打造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同时深入开展全民守礼等市民素质提升行动,一个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文明宜居名城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顶顶桂冠书写着漯河昔日的荣光,而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漯河市又被公示为国家卫生城市的拟命名城市行列,向着“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再近一步!
漯河人,有十足的理由为生活在沙澧大地而自豪!
开放带动,“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前景可期
“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一位世界展览业巨头如此看待会展。
15年来,漯河食博会一届比一届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食博会让世界认识了漯河,也深刻改变、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未来,成为开放漯河、活力漯河的重要标志。
从首届食品节开始,漯河市就把招商引资作为衡量节会成败的重要标志,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名企来漯发展。可口可乐、嘉吉、华润、统一、旺旺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百强、知名品牌企业纷纷在此驻足落户。
以食博会为契机,漯河市对外开放的平台日臻完善。2016年1月,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正式开通运营,成为全国首家“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肉类内陆口岸,也是中部内陆地区唯一进口肉类指定口岸。2016年11月,漯河智能物联港公共保税仓正式揭牌启用,漯河“一关两区四岸三仓”建设快速推进。
以食博会为平台,漯河市的开放成果日益丰盛。第十三届食博会签约81个项目,总投资额337.2亿元;第十四届食博会签约64个项目,总投资额346.7亿元。2016年,漯河市实际利用外资90032万美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
可以相信,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中国(漯河)食博会,必将成为漯河市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推动转型发展,奋力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崭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