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农合跨省报销十年探索 多项举措全国领先
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报、让居民看病更加方便快捷是广大百姓的期望。记者6月12日从省卫计委获悉,我省新农合自2006年就开始探索跨省就医报销,农民工省外就医、参合农民外省住院享保底补偿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河南对新农合跨省报销的探索之路走过了十年,为下一步全面实现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报奠定了良好基础。”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王耀平说。
省内跨区域即时结报已常态化
实现跨省就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先实现省内跨区域即时结报“畅通无阻”。而这项工作,目前已成为我省新农合参合患者常态化的补偿模式。
为方便参合人员看病就医,我省在2008年全面实行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2010年12月,全省所有省级医院全部实现跨区域即时结报;2011年7月,全省18个省辖市的163家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现跨区域即时结报。在2014年,我省全面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新政之后,又率先实现了大病保险补偿的跨区域即时结报。
截至目前,全省开展跨区域即时结报的省、市级医疗机构共195家。仅在2015年,我省享受跨区域即时结报的住院参合患者达136.29万人次,新农合补偿资金达84.48亿元,占省、市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总额的89.02%。与此同时,为解决部分参合患者高额门诊医疗费用问题,我省还积极探索新农合门诊跨区域即时结报。
跨省就医结报,多地已有探索
在国家正式出台实施方案之前,我省一些新农合统筹地区已在“跨省即时结报”方面先行先试。
我省作为户籍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外出农民工就医和报销是个难题。针对这一点,劳务大县固始县从2006年率先为本地参合农民在省外指定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实行即时结报。从2007年开始,全省各地积极探索这一做法。截至目前,相继在北京、江苏、陕西、山东、福建和广州、深圳等地设立了近百家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外出务工农民就地就诊、就地报销,并享受与原籍地县级医疗机构同样的报销补偿政策。
另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我省周口市及范县、永城市、睢县、民权县、虞城县、夏邑县等地结合本地参合人员就近就医习惯,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聊城市人民医院、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等外省医院开展跨省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试点,进展效果良好,同样受到了参合人员的好评。
2015年,我省又选择信阳市、固始县作为新农合跨省就医结报试点地区,湖北省人民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为跨省结报试点医疗机构,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省所有统筹地区和跨区域即时结报定点医疗机构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工作也全面启动。据统计,目前已有86人次在两家试点医院享受到了“即出院、即报销”,补偿资金102.5万元。
此外,对于不符合以上情况但仍在省外就医的参合农民,我省实行“保底补偿”政策。根据规定,参合患者从省外就医回来报销时,扣除起付线之后,补偿比例不低于30%。多渠道的跨省就医报销模式使广大参合患者看病负担切实减轻。
居民健康卡让异地就医方便快捷
实现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报,离不开“省级平台”与“国家级平台”数据的交互交换、互联互通。省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王永峰介绍,我省于2010年就与国家级平台实现了对接联通,也是第一个接入该信息平台的省份。
据悉,作为居民健康卡全国发放的首批试点地区,河南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进行全面推进的地区。截至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已全部开展居民健康卡信息建设工作,累计实现批量发放近千万张,已采集信息1500多万条,上传国家平台中心制卡信息1000多万条,5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完成了用卡环境的改造。
尽管目前全国各省新农合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相关补偿政策等都不统一,真正实现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报工作还需要相关一系列细致配套工作的跟进,但王永峰认为,“我省居民健康卡信息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不仅为新农合参合人员实现省外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发挥了很大作用,也为将来城乡居民全面实现跨省就医即时结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