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亿元村”的敢吃螃蟹者

中国新闻网2013-09-10 10:53:45

    “‘亿元村’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全体村民的多年心血,如果是闭门造车,多年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郭中奎说。 

    郭中奎,河南洛阳老城区烧沟村党委书记,就这样一位年过7旬的老者却曾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与诸多响亮的头衔相比,敢于吃“螃蟹”的他却是很多年前就开始让村民获利了。

    从1962年起,郭中奎就开始为全村人觅“螃蟹”办企业,并使烧沟村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亿元村”。然而30年前,一个穷字曾是烧沟村的全部,全村千余口人靠着几百亩旱薄地“穷折腾”。

    从创办全国驰名环球皮鞋厂到为美国NBA公牛队做运动衫商标;从世界银行要来贷款办针织厂到南非淘来国际先进的轮胎模具设备;从获得香港紫金花荣誉到研发瓦斯消熔技术……五十多年里,郭中奎先后“觅到”了包括上述在内的10余个“大螃蟹”,并使之在烧沟落地生根。

    “以前,我们住在三沟四岔、阴暗潮湿的土窑洞中,在看看现在,家家户户洋楼,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每家几乎都有小轿车”,该村村民贾振敏说。贾振敏从1983年起就跟随郭中奎走南闯北觅“螃蟹”,并且尝到了甜头。

    “现在我用从村办企业挣到的钱在洛阳市区开了一家饭店”,贾振敏说。

    洛阳市乡镇企业管理局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烧沟村总产值已达7.95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350万元人民币,全村人均收入近7000元人民币,成为洛阳唯一的“亿元村”。

    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褒奖,郭中奎说“自己只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所做的只是为村民摆脱贫困,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如何让村民一直有“螃蟹”可吃,成为郭中奎日思夜想的事情。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得郭中奎村办企业遭受重创。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郭中奎只身到农村棉农家中调研,得知棉农家中棉花大量囤积,于是他决定再次吃“螃蟹”,用厂里的棉纱与棉农交换棉花。

    “这种物物交换在当时属于先例,那时国家农业部也派人来我们村召开座谈会”,曾在该村棉纱厂上班的王雪英说。

    如今,郭中奎的企业又遇到了难题,曾让产品畅销东南亚、台湾等地的世界最先进的全套模具生产线生意萧条。

    “于是我苦思冥想想了一个好办法,回收旧模具,免费给重新加工,客户源又稳定了”,郭中奎说。

    郭忠奎为自己提了一个目标,他希望有生之年让全村村民吃上更加肥美的“大螃蟹”,当然他自己依旧做第一个“敢吃螃蟹者”。

    20余年过去了,矗立在烧沟村头的“亿元村”纪念碑亭鲜有看客。然而同缺乏看客相比,大量的农村青年离开乡村更让郭中奎感到担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