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信社新增贷款420.65亿元支持实体经济
贷款余额达3954.30亿元,增量超过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五分之一
立足“三农”,服务实体经济。省农信社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安排部署,优化信贷投向,加大信贷投入,全力支持我省实体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信社新增贷款420.65亿元,贷款增量超过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额的1/5,贷款余额已达3954.30亿元,其中,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加386.71亿元;切实加大了对180个产业集聚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培育了一批竞争力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产业集群;支持中小微企业7.7万个。
“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中,金融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党委书记鲁轶说。
今年6月19日,国务院在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时强调,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引导信贷资金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倾斜,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初,全省金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加快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之必需、是中原崛起之必要,要坚持发展金融产业与服务实体经济双重目标,坚持拓宽繁荣市场与完善金融杠杆结合运作,在继续扩大信贷规模,着力扩大股票、债券、保险、基金、租赁等市场业务的同时,切实发挥好融资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
面对今年以来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省农信联社认真研判宏观经济走势,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优化信贷投向,增加信贷投放,拓宽支持领域,着力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金融血脉。
涉农贷款投放实现“两个不低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重点支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促进了全省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禽饲养。6月末,全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3598.18亿元,较年初增加386.71亿元,同比多增90.22亿元;涉农贷款增速为12.04%,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0.14个百分点。
支持中小微企业成效显著。围绕全省“万家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各级农信社积极参与、主动营销,认真做好各类企业的信息收集、客户建档、评级授信等工作,及时为其提供信贷资金,有力支持了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推动了全省工业结构调整。截至6月末,全省农信社支持中小微企业数量达7.7万个,贷款余额1834亿元,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总额的40%。
县域金融支柱作用更加突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产城融合”战略,全省农信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各地经济特点,切实加大对180个产业集聚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培育了一批竞争力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了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与总量增长,较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根据各级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分层次、分地域建立重点项目库,组织引导同一省辖市或跨市的县级行社开展业务合作、发放社团贷款,积极落实项目资金,推动了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鲁轶表示,“当前,国内、省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势头仍在持续,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下一步,省农信联社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增加信贷投放,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