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中原网> 他山之石 注册登录

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实践与探索

2023-04-17 18:55:19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
字号  

  导读 《城市管理与科技》

  今天的推送关注“智慧城市 / 城市治理”

  素材来源于杂志2023年第一期(56-58页),作者: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 陈开勇

  本文为作者在浙江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党政领导与管理专业以社会治理(垃圾治理)与民生为方向的研究成果。

  一、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监管系统运行现状

1.jpg

  2019年10月以来,宁波市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重大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大力实施《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加快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监管系统建设,打造“分级管理、数据互联、过程上链、统一智治”的垃圾分类治理宁波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品类、全过程、全智治”监管,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图1)。

  (一)源头减量,提升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率

  一是根据《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通过投放全品类智能箱和升级原有垃圾投放设施,推广无接触、无人值守垃圾投放监管新模式。同时,配备视频监控+重量传感器,适时监控投放和箱体内部装载情况,对违规投放行为和达到满载标准会触发系统预警,并及时开启处置流程,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干预频次,减少作业车辆出动车次,有效减少车辆碳排放,节约收运作业人员时间、提升收运效率。二是以“两网融合”为契机,实现将智能垃圾箱、回收网点、收运处置体系有效融合,打造再生资源无人数字化回收新模式,提供一键上门、快捷便民服务。用户通过在线下单、电话预约的方式即可方便快捷地享受运输企业的上门优质服务。

  (二)业务流程再造,创新收运监管服务模式

  一是通过对收运路线的预先科学规划,收运车辆司机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时查看当日收运任务的具体时间和线路,按照规划的时间和顺序依次收运,实现生活垃圾“公交式”的定时定点收运。通过车辆GPS定位、AI摄像头、车辆“白名单”、电子围栏等监管技术手段,实现对收运车辆的全方位管理。二是通过转运站过磅系统,实时接入卸货车辆、司机信息、入区时间、卸货类型、卸货重量(皮重、毛重、净重)、出区时间等数据信息,形成卸货单,并支持与收运订单的联查。同时,结合后台预警规则形成联动,当源头收运垃圾重量与转运站入站地磅重量数据差值超过阈值时,自动生成预警事件。

  (三)末端处置监管,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一是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厂区各项环境指标是否存在异常,并就异常数据分等级分别进行预警,预防和控制末端处置过程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二是在处置监管中,基于对各处置厂日设计处理量和过磅垃圾重量等的对比分析,通过全流程作业采集数据与基础信息判断末端处置的负载能力,结合后台预警规则自动预警。三是统一规范各厂处置垃圾类型、来源区划,按照统一标准传输地磅数据,实现上传数据可溯源、可统计、可对比、可分析。四是推动非居民收费,灵活利用市场杠杆。完善非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公平公正智能化计量收费体系,逐步实现非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全覆盖。以市场杠杆为手段,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原则,以垃圾产生源头为目标,从而达到有效源头减量的目的。

  二、宁波市生活垃圾智慧收运模式

2.jpg

  为破解生活垃圾收运不及时、不规范,收运路线随意改变等问题,宁波市鄞州区探索生活垃圾收运的数字赋能,于2021年率先建立智慧收运监管体系。这一体系开辟了96条智慧收运线路,对环卫管理所涉及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实现了生活垃圾收运的点对点打卡、实时化监督和全民化参与,生活垃圾收运迈入“数智治理”新阶段。

  (一)着眼细节、通盘建制,搭建智能化收运体系

  一是“跟车式”数据采集。“一车一线”,采集每个收运点位的收运时间、照片、卫星定位和实际桶数,形成精准的数据库,打造体系“大脑”。二是“公交化”收运线路。制作“一站一码”,一码涵盖桶数、到站时间、分类质量等多种数据,形成点位“身份证”,确保各点位“设置规范、线路明晰”。三是“地图式”全域监管。收运点位以地图模式全方位展示、24小时实时监测、数据比对分析,实现“一网统管”。

  (二)多方联动、压实责任,形成高质效收运流程

  一是加强部门行业指导。印发《鄞州区生活垃圾“公交化”收运规范》,分批对各街道、社区、物业以及收运单位组织专业培训。二是规范收运单位操作。严格落实“定人、定车、定线、定时”四定原则,督促收运单位根据“公交化”路线依次先作业、后打卡,做到点对点打卡。三是压实社区、物业职责。社区、物业依托智慧收运系统,预估收运车辆到达时间,合理把控垃圾桶归集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垃圾桶滞留马路时间。

  (三)多维保障、多元护航,推进高标准系统运行

  一是强化方案论证。多方调研,反复论证,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总体框架、监管系统、垃圾预约系统、车辆智能实时监管系统等设计,提升智慧收运工作科学性。二是深化数字赋能。依托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站点二维码技术、车辆北斗定位,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提高环卫作业质量。三是大力监管考核。制定《鄞州区智慧收运考核细则》,线上线下结合,智能人工结合,堵住管理漏洞,有效避免收运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

  三、宁波市生活垃圾全品类智慧化回收模式

3.jpg

  “搭把手”智慧一体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是宁波供销集团和宁波富邦(控股)集团联合打造的新型生活垃圾回收模式,由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主体实施。该体系由一体化的前端服务网络、智能化的物流快速清运中转、集约化的综合分拣集散中心、信息化的大数据服务管理和规范统一的运营管理体系五大板块构成,全市统一布点,通过物联网、车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识别等技术运用,打造全品类回收、分拣、运输、循环利用“一条龙”服务体系,辐射范围涵盖宁波中心城区及周边5个区县(市),有效发挥“一体化+公共服务”属性,形成全产业链回收模式。

  (一)全品类回收

  为满足城乡差异化分类需求,实现全品类、全区域、一体化回收,“搭把手”模式在垃圾分类前端配备了三类回收设施,便民利民、回收模式多样化。一是“智能回收站”,采用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智能回收设备分类回收多种小件可回收物,操作便捷,自动称重计价,可提取现金。二是“人工回收站”,利用“社区再生资源规划用房”或废旧集装箱改建的“集装箱式回收站”,实现“人工+智能”的回收服务。三是“物流回收”,采用智慧物流回收车进行定时定点上门回收服务。

  (二)智慧物流

  “搭把手”回收网点拥有满仓预警功能,回收清运采用统一标识的密闭型回收车辆、装载智能管理系统,数字化赋能,实现平台自动派单、车辆就近接单、物流线路优化等功能,有效降低清运成本、提高清运效率和效益。

  (三)高效分拣

  充分考虑地域空间管理,每个区县(市)配套建设综合分拣中心,源头精细化分类投售的可回收物通过智慧物流运送至区域配套分拣中心,进行精细化分类打包后直接送至终端利用工厂,以专业化流程和规范化管控打通居民等产生端与回收端、物流清运端之间的信息化连接,实现全产业链融合。

  四、宁波市建筑垃圾智慧化管理模式

4.jpg

  紧密结合数字化改革,以“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一舱点到底”为监管理念,以“三级联动”(市、区县、街镇)为框架,以“五大功能”(全程监管、实时报警、精准服务、高效执法、智慧决策)为重点,以多跨智治(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为基准,实施全方位系统重塑,形成行业审批监管服务执法“一件事”“一张网”,打造工地源头、运输路线、消纳场地的“两点一线”全程实时监控、闭环管理新机制,全面提升行业监管效率,为城市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一)行业数据“一网清”

  建筑垃圾监管服务应用系统通过“三个专项区域”(行业监管区域、处置信息区域、处置方式区域)、“四个有效观察”(监管对象、行政许可、作业动态、行业分析),实现建筑垃圾行业家底“一网清”。

  (二)全程动态“一舱管”

  推动建筑垃圾监管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建立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监管机制,出台浙江省首个建筑垃圾运输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统一接入标准,实时采集车辆牌照、运土量、运行轨迹等数据,智能分析车辆、工地、路线、处置场地等信息,实现运输全过程动态跟踪、处置全方位实时监控、执法全天候在线跟进。同时利用小程序、浙政钉、移动执法终端等渠道实时推送至综合执法、公安、交通、住建等部门,经核实反馈后形成闭环管理。

  (三)多跨协同“一体联”

  围绕建筑垃圾监管服务核心任务,融合“两点一线”监管过程各要素,打通跨部门跨领域数据瓶颈,对接相关部门10多个数据接口,减少信息数据填报17项,提高服务效率50%以上,实现施工许可、超载超限、信用评价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构建监管执法、服务企业、精准治理各业务模块相互联接和耦合的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建筑垃圾处置“一网通管”“全民共管”。

  依托大数据分析,建立各业务主体与对象的智能画像,通过不同元素画像的索引关联,实现数据的钻取和关联,为行业发展、监管执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系统打通渣土处置市场、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各环节,实行运输处置备案核准制;通过对产消两端和运输车辆监控、预警报警、区域查车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实现“两点一线”的在线监管;通过对陆海消纳场地处置能力和状况的全天候监控和实时动态分析,全面优化建筑垃圾末端处理。

  五、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的特色亮点

  (一)智慧收运:“一个码一张网一盘棋”

  一是通过“一站一码”模式规范收运流程、健全收运体系、畅通市民参与渠道。收运“规范化”,收运一个打卡一个亮灯一个,有效避免收运漏站现象。二是垃圾智慧收运“一网统管”将业务、车辆、人员等收运各要素统筹到一个平台管理,有力推进整体工作,以达到监管调度灵活有序、收运任务按需下达、人员考核多维科学的目的。三是借助智慧收运体系极大程度上便利了各项行动的开展,高效推进了环境整治。

  通过建立统一信息管理系统,遏制环卫作业车辆私拉乱运和混装现象。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单位,拒绝收运,有效改善收集点位环境。收运员对垃圾分类质量不合格情况进行拍照取证,上传至监管平台,同步告知垃圾分类管理单位落实整治。

  (二)全品类智慧回收:便民、增效、提质

  一是 “搭把手”平台实行有偿投售的运营模式,有效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提升居民分类投售的体验感和积极性。差别化的场景服务保障了居民投售的便利性,并通过智能化追溯管理靶向处理异常分类情况,提高居民精细化分类水平。对低值生活垃圾、居民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的回收清运兜底服务强化了“便民利民”的公益属性。二是全面实行数字化布局,通过设备、物流及配套设施的实时数据,在后台建立起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搭把手”智慧化平台自带称重系统、计价系统和结算系统,让居民在投递的时候自动、即时结算,大大提高了投递结算效率。三是 “搭把手”通过平台搭建和运营,在保障再生资源体系运营的同时,充分发挥资源协同效率,开通大件垃圾、建筑装潢垃圾的预约回收服务,开展厨余垃圾AI精准识别分类,融合接入电商销售、体彩销售,并利用“搭把手回收”微信公众号、分拣中心实地体验等构建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一站式服务和宣传教育平台。

  六、下一步深化推进思路打算

  一是构建分类智慧平台。打造、建立“全品类、全区域、一体化+公共服务”的创新型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通过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结合的智慧化设备,运用车载定位、大数据、视频分析、重量传感器、AI图形识别技术、区块链记账等技术,从垃圾投放、收运到处置实现全过程监管,并对收运企业、物业企业等相关企业的统一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加强管理部门行业监督管理。

  二是推进数据共建共享。以多跨场景应用为重要抓手,努力打破部门业务壁垒,推动业务数据共建共享。通过实时查询、核准登记信息、监控车辆运行轨迹、厂站现场实时视频等,针对违规、异常情况及时发起预/报警信息,一键转发属地执法部门,进行执法派单,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场景联动。

  三是落实整改闭环管理。通过市区两级管理部门联动,打造分级管理、数据互联、过程上链、统一智治的生活垃圾智慧管理体系,将全品类生活垃圾纳入统筹监管,强化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及预警功能,积极运用“闭环管理”的理念,推动垃圾分类行业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形成具有行业应用引领示范效应的成果。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