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生活垃圾分类
回收利用率超39%
资源化利用率超80%
2022年,成都市印发《2022年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提标提质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部署,市城管委大力实施分类投放提标、分类收运提质、处理设施提能、垃圾分类示范和保障“五大工程”,不断完善全流程分类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2022年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推进情况如何?
这几个关键词
成城和您一起分享
关键词一:投放便民化
2022年,市城管委持续开展分类投放点增补和便利化、人性化、精细化提升改造,推进分类投放容器更换和标志更新,加快标准化投放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铺设标准化投放点3.4万余个,实现城镇居民小区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小区(院落)、机关、医院、学校、酒店、广场、园区、公园、景区等区域管理责任人组建分类引导队伍,开展桶边引导,鼓励在有条件的区域设置智能回收设施,建设“碳中和”小屋等,推广移动回收服务,提升市民交售便利性和积极性。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配置桶边引导员约3.46万名,累计建成社区回收站点2849个、设置智能回收设施2290组;持续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提升改造,改善回收站点“散乱差”等问题。
关键词二:收运规范化
2022年,市城管委在居民小区、机关、医院、学校、酒店、公园、景区等区域推广使用分区、箱体式小型电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车和“以桶换桶”厨余垃圾电动收集车辆,推动建立居民小区、机关、医院、学校、酒店、公园、景区等区域内垃圾分类收集管理部门协作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共增配小型电动分类收集车1530辆,共打造分类收集示范点96个,深化收集端混收问题整治。
此外,完成分类收运市场化改革,全市261个镇(街道)均签订了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合同,共配备厨余垃圾收集运输车1100余辆,家庭厨余垃圾分类收运覆盖率达90.04%。严格执行有害垃圾每月定期收集制度,参照执行危险废物管理规定,提升有害垃圾收贮安全性。
关键词三:处置专业化
2022年,成都市提标改造有害垃圾暂存设施,完成21座有害垃圾暂存设施达标改造,我市累计建成标准化有害垃圾暂存设施24个,实现有害垃圾分区、安全贮存和规范稳定运行。
在转运方面,市城管委加快建设垃圾分类转运设施,采用建设地下分类转运、实施美化工程等方式,加快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推进可进入、可参观的示范站点建设和垃圾分类中转科普教育基地打造。
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市城管委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一期)迁建工作,加快推进万兴三期协同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及四川天府新区、温江区等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在运营环保发电厂9座(1.85万吨/日)、卫生填埋场1座,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4个(620吨/日)、分布式处理设施61个(575吨/日)、社会项目18个(1380吨/日),有害垃圾暂存点28个、处置设施2个,可回收物分拣设施33个,分类处置系统基本建成。
关键词四:分类新时尚
2022年,印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评定办法》,深化示范创建,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社区、街道创建及评定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评定生活分类示范社区167个、示范小区1895个。
组织各区(市)县开展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实效达标验收工作,全市累计建成达标小区14391个、达标社区1372个、达标街道116个,居民小区达标验收合格率达75%以上。
在全市开展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创建和评定工作,创新推进公众参与,定期组织参观讲解、开展互动体验等,提升示范教育工作成效,全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23个。
关键词五:管理常态化
2022年成都市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实行月考核、季通报、年考评和问题反馈、排名通报等制度,推动市、区(市)县、镇(街道)建立三级督促机制,强化上下联动。
完善配套政策,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印发《提升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十条措施》,严格执法查处,强化法治保障,严查混投、混收、管理责任不落实、分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加大调配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市、区(市)县、镇(街道)三级分别建立持续稳定的生活垃圾分类资金投入机制,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布局、分类收运作业、分类处理等产业化发展。
树立“管行业就要管分类”的理念,市级部门协同开展组织动员,同时创新宣传动员,强化舆论保障,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强化动员引导,2022年全市共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约9600场次、入户宣传约1440万次,季度入户宣传覆盖率达58.2%,垃圾分类国民教育学校覆盖率达100%、居民知晓率达98.26%。
不断强化全周期管理
持续提升城市智慧治理水平和
垃圾综合处置能力
2022年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
除了关键词
还有特色亮点
一起来看
亮点一:推进大件垃圾便民化收运
市城管委在有条件的小区和社区开展大件垃圾收集点和集散点建设,畅通大件垃圾网络预约收运通道,建立成都市大件垃圾收运处置网络理政问题直通车工作机制,由项目运营服务企业于2小时内完成网络理政平台交办件直接受理和处置,提升大件垃圾收运便民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包含中心城区大件垃圾处置示范项目在内的拆解设施30个、集散点271个。
“天府市民云”软件上线“大件垃圾回收”板块
亮点二:探索垃圾分类减碳运用
市城管委积极研究垃圾分类“碳惠天府”“天府市民云”运用场景,在“碳惠天府”平台上线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与互动模块,打造“碳惠天府”大件垃圾回收碳积分场景;在“天府市民云”上线大件垃圾收运处置企业联络信息公示功能,丰富垃圾分类惠民举措。
“碳惠天府-大件垃圾回收”界面
亮点三:获批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
市城管委积极向国家标准委员会申报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试点项目,2022年8月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批准,经申报评比选定7个区域,制定工作方案,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与服务标准化示范样板打造和标准建设工作。
新年已至
正是扬帆时
2023年,市城管委将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将“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理念贯穿于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部署推进监督管理智慧化、分类处理资源化、设施设备标准化和组织动员网格化建设,持续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与利用,推动建立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代化治理模式。到2023年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智慧监管系统,形成智慧监管示范样板,垃圾分类基层网格化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资源化利用率达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