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6月16日,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治理办)印发了《加快推动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根据《十条措施》,四川将从加快组建讲师队伍、建立指导员制度、推广专用垃圾分类袋、科学设置投放点、配齐配足收运车辆、优化完善收运网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发动群众参与监督、重点城市引领等方面推动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加快组建讲师队伍方面,大力实施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依托基层党员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教师、中小学生、志愿者、环卫工人等群体,结合地方特征,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垃圾分类讲师队伍。
建立指导员制度方面,以居民小区、学校、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机构等为重点,优先从物业服务人员、热心居民、离退休干部、社区工作者、公共场所管理者等群体中招募选拔一批垃圾分类指导员,参与督促引导居民分类投放。
推广专用垃圾分类方面,以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为重点,鼓励推广使用环保可降解的垃圾分类专用袋。专用袋的颜色应当与国家和四川省垃圾分类类别的颜色一致,便于群众直观掌握。
科学设置投放点方面,坚持“布局合理、环境协调、便于投放”的原则,充分兼顾绝大部分群众投放需求,因地制宜完善洗手、消毒、灭蝇、除臭等功能。严格按照标准,结合覆盖区域生活垃圾产生情况,合理设置分类投放垃圾桶位置和数量。
配齐配足收运车辆方面,摸清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缺口,加快城镇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补短板,配齐配足分类收运车辆,保障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能力需求。规范车身标志标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优化完善收运网络方面,综合考虑居民投放习惯、交通运行等方面,以街道(镇)、社区为单位,优化完善垃圾分类收运网络,科学确定垃圾收运频次、时间和路线,保障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分类收运。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方面,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媒体,结合重点时间节点,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方面,引导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企业积极参与前端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模式,增设智能化投放收集设施,鼓励各地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示范社区等评选活动,并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发动群众参与监督方面,应在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农贸市场、街道等区域的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垃圾分类信息公示牌,将垃圾分类投放时间、收运时间和运输路线、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重点城市引领方面,成都、德阳、广元3个国家级垃圾分类重点城市,攀枝花、绵阳、遂宁、泸州4个省级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和内江等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考评中成效显著的城市,充分发挥先发优势,突出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