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单位
从源头上实现
生活垃圾分类规范化、标准化
把好垃圾分类第一道关口
在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
涌现出一批“三好学生”
他们在家做好分类
在外做好监督与宣传
充分发挥家庭作用
以“小家”带动“大家”
一起做垃圾分类实践者
今天,我们就将目光
聚焦到他们身上
领跑“新时尚”
带动生活垃圾分类成习惯
作为小区的垃圾分类“带头人”,她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每个‘小家’付出努力,‘大家’就能共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锦江区成工大院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监督员 冷真建
在锦江区成工大院小区,有这样一个热心肠的阿姨,常常劝导小区居民正确分类,收集厨余垃圾自制酵素水,上门向租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她,就是生活垃圾分类小区监督员冷真建。
去年3月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在了解到生活垃圾分类对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后,冷真建的日常生活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带动家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是她走出的第一步。“在我们家,厨房、客厅、卧室都分别摆放了垃圾桶,垃圾桶上贴有标签,让大家首先知道什么垃圾该扔哪里,然后每个人都严格遵守。”
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每天晚饭后,冷真建会将厨余垃圾倒进厨房内的专用垃圾桶,再将客厅、卧室里的其他垃圾进行打包,拿到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点进行投放,“果皮、菜叶我会专门搜集起来,它们有其他用处。”
跟着她的脚步,我们来到生活阳台,虽是早春,阳台上的植物却格外繁茂,不少果树上还挂着红彤彤的果实。
“现在,我经常学习废物利用相关知识,了解到果蔬垃圾可以制作酵素水后,就尝试着自己做。”如今,冷真建利用果蔬垃圾制作的酵素水能够防虫防害,在加快植物的生长的同时,还变废为宝,让果蔬垃圾在源头上实现减量化,一举两得。
冷真建用自制酵素水浇花
“我妈快70岁了,她一直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做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出一份力。”在冷真建的影响下,她的女儿也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分子”。生活、工作中遇到有人不会分的情况,女儿也会主动告诉大家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在带动家人养成分类好习惯后,冷真建又主动申请成为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监督员,每天早上8点、晚上6点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的分类投放点。
冷真建向小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
作为监督员,冷真建发现有不少居民都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但分类正确率却不高,于是她又联合小区内其他热心居民,组建了一支入户宣传志愿队伍,主动为大家讲解分类知识。
“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我们小区的环境就会更好!”冷真建说,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将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放在心上,严格要求自己,影响身边人,共同创造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抠” 出生活态度
助力垃圾“源头”减量
人人分好类,家家懂减量。他说:“垃圾分类并不难,关键在于习惯,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参与。”
——成华区理工东苑居民 冯德育
2月21日下午,我们走进成华区理工东苑居民冯德育的家,看到冯德育正将茶几上的垃圾,分别装入其他垃圾桶、厨余垃圾桶。
随后,他又将洗干净、滤干水的塑料瓶装入一个纸箱中,纸箱内还装有废报纸、废纸壳等。
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我们小区有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平时我就将这些可回收物整理存放,到一定量就统一投放到楼下回收机。”冯德育说。
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都有专用的收集容器,那么有害垃圾呢?这一天,冯德育拿出一个小袋子,里面放着过期药品、含汞电池等有害垃圾,“有害垃圾量很少,用袋子收集更方便,也更环保。”
理工东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
在冯德育家里,“环保”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老伴买菜都用布袋子;儿媳会把平时购物的袋子叠成小方形,放在包里重复利用;孙女用完的作业本也会存起来当草稿纸。”
“让孩子明白物尽其用的道理,更有利于培养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冯德育说,有些朋友来家里会开玩笑说他“抠”,但他觉得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减少垃圾的产生,通过举手之劳为环保作贡献。”
规范投放生活垃圾
在做好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的同时,冯德育还经常在小区微信群里分享他的垃圾分类心得,呼吁大家坚持“少买、少用、重复用、修理再利用”。每当小区组织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他也会带着全家一起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很有意义!在不断学习中,大家垃圾分类正确率也逐步提高。”
如今,冯德育所在的小区已规范设置了十几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越来越多的邻居也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小区环境越来越整洁。
“垃圾分类并不难,关键在于习惯,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这个好习惯。”冯德育表示,他会继续为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出一份力,以“小家”带动“大家”,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