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忧、思民虑、集民智,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民生小事,以“民声”为导向,精准备课、综合施策,推行全覆盖推广、全链条管理、全天候监管、全过程引导、全方位保障,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社会治理新路径。
2021 江北
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城镇回收利用率达65%,资源化利用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3%。累计成功创建6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51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46个市级分类示范小区及253家行业分类示范单位。
民声+多维度,多元组合引领意识提升
一是党员发声,引领表率。
凝聚基层党组织优势,开展社区党员带头参与垃圾分类,在全市率先开启社区党员“21天打卡”活动,实现党员干部参与垃圾分类3个100%。组建专业讲师团队开展层级培训,面向不同人群开设主题课堂,深入开展分类“十进”宣讲活动。将分类宣教纳入微党课、“周二夜学”、区城管义工借用“万人千课”席地而坐公益电影放映前夕开展《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十分钟小课堂”。利用宁波垃圾分类学院线上教育平台,完成全区在职在编干部线上生活垃圾分类考试培训。
二是网格发声,倾听民意。
利用居民议事会议、支部讲座、网格入户、微信网格群等形式线上线下对分类工作机制充分征求民意,及时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意义和实施情况。围绕指导不专业问题,率先在全市出台桶边督导员“一看、二说、三督”工作流程,引导督导专业化水平提升。更新投放点位,落实自主破袋投放,配置破袋器、洗手设备、雨棚等便民设备,全面开放周末和节假日午间投放时段,引导投放更便民。
三是志愿发声,扩面帮扶。
发挥社区“抖分类”、“小蜜蜂”、“红管家”、“河西老兵”等志愿服务团队力量,引导居民形成垃圾分类小区自治模式;开展机关干部“话后勤”之“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将垃圾分类与机关节能相结合,从日常全面取消机关内部一次性杯具使用到倡导无纸化办公,将绿色环保理念渗入机关。
民声+多手段,多元参与助力源头长效
一是引导物业参与,解日常“民声”。
明确厘清各方主体在生活垃圾分类参与中的责任及法律要求,突出物业作为管理责任人的职责,将生活垃圾静态问题发现并解决于日常,营造良好的投放环境。将垃圾分类与物业企业信用评价挂钩机制落到实处,根据《宁波市物业服务企业和物业项目经理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对因垃圾分类工作被行政处罚的物业企业,按照4-5-3条款予以信用扣分,利用区域物业“红黑榜”发挥引导作用。
二是强化管执联动,破重难“民声”。
建立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域监管与执法协作配合机制,明确职责边界,完善工作制度,强化管执联动。针对重难点顽固问题,突出执法介入,利用“执法进小区”“周二夜学”等契机开展守桶执法行动,集宣教管罚于一体,推动部门联动,联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对重点行业场所领域开展管理执法联动检查,并运用监控设备、互联网技术和公安人脸识别等技术,在违法当事人“零口供”“零配合”情况下,形成完整证据链,树立法律权威。根据《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率先在全市开出首张2000元顶格罚单,营造垃圾分类法律氛围该做法入选住建部垃圾分类公开课程。
三是注重数字赋能,集优质“民声”。
围绕居民诉求,设置居住小区固废垃圾移动收运箱,内部设有满箱警示器,采用公交式以箱换箱收运的模式,去中间化直线运行,有效提升收运效率。全域推行采用智能化设备推动分类监管更精准,引进垃圾分类监管可视化系统,以语音提示、实时摄录、监控热力图分析等功能支撑源头分类监管可感可追溯,同步试点落地全品类智能投放箱,利用“一户一码”开箱投递特点,实现户主精准溯源监管,形成问题发现、整改、销号“全链条”闭环管理。
民声+多维度,多元组合引领意识提升
一是公益创投,打造分类品牌。
聚焦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环节,以实践形式探索源头减量,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持续探索打造多样化垃圾分类典型案例。依托“小蚁哥”垃圾去哪儿环保之旅、五色未来星社区源头提质、美丽家园“蜂”类先行等项目全方位擦亮区域分类品牌,在首批宁波市慈善总会垃圾分类公益基金项目中申报成功率全市第一。《宁波江北“三字方针”做精做细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宁波江北老外滩数字赋能精准溯源打造垃圾分类科学监管商业街区》入选2021年度宁波市典型案例,行业标杆全市领先。
二是固废收运,打通处置路径。
通过“人工回收站”、“智能回收站”、“人工+智能综合回收站“以及流动“物流回收点”等方式打造区域“搭把手”智能回收体系,目前共有297台设备落地居住小区、农村、学校、商圈、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地,一定程度满足市民就近投放可回收物需求。2021年依托市民生实事项目将继续新增智慧回收网点,并已加快落实区域回收分拣中心建设工作。
三是精品研学,串联童心同行。
以区级宣教中心为原点,开展“分类源头提质项目”,推动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走进农贸市场。以儿童与市场摊主分类互动为活动主线,开展分类质量检查、分类知识问答和分类模范摊位评比等互动,打造垃圾分类精品研学路径,将单一知识培训向多元互动体验转变,实现垃圾分类听、思、学多维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