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中原网> 他山之石 注册登录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上海长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侧记

2021-10-22 20:05:42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号  

   “滴滴滴……”上午10点13分,上海市长宁区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大屏幕上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值班的李浩玲收到巡查人员顾静文通过手机APP发来的信息和照片,在周家桥街道来福士广场后的主干道发现湿垃圾桶中有少量混杂的其他垃圾,她随即打开平台进行审核,并发起案件处置、联系街道负责人。15分钟之后,处置人员到达现场,清理完毕,整个流程在平台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近年来,长宁区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通过查清家底,我们建立垃圾分类‘四步工作法’:推行定时定点投放;明确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实行日常巡查、通报制度;探索管执联动,实现‘一网统管’闭环管理,将垃圾分类事前、事中管理落到实处。”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科科长万振良介绍说。

  “两定”解决垃圾收集难题

  长宁区作为上海较早的建成区,虽然居民素质比较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居住区底数不清、不同年代老式弄堂、新式里弄、历史保护建筑等居住区垃圾箱房配置不一、垃圾“顺路扔”等难题一直未能解决。

  针对这些“痛点”,2017年,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将垃圾分类纳入实事工程,摸清居住区底数,确定垃圾日产生量。“2017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我们花3个月逐一排查,确定了全区738个居民小区。”万振良说。在摸清底数、确定垃圾日产生量基础上,长宁区探索实施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定时”,规定每天只能在上午和晚上两个规定时段投放垃圾,其他时间垃圾箱房处于关闭状态;“定点”,分好类的垃圾只能投放到小区统一设置的垃圾箱房内。

  同时,施行“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深化日常管理,针对每个居民区情况设立具体垃圾分类责任人,建立日常巡查机制。依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投放管理责任主体为物业服务企业,对没有物业服务企业的小区由业主或者居委会托底。长宁区建立日常巡查制,委托第三方每天派专人对垃圾分类点位进行现场巡查,巡查结果通过手机APP实时上传到区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平台将问题派发到所在小区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令其整改,形成闭环。同时,推行上门收集制,“除固定箱房位置外,我们按照方便居民出行路线设置垃圾固定收集点,对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小区,采取定时上门收集的方式。”万振良说。

  家住武夷路263弄的王阿婆,在仅有一张桌子宽、容不下一个垃圾桶的狭窄弄堂里生活了一辈子,“以前每次都要穿过马路到隔壁小区去扔,十分麻烦。现在政府上门收垃圾了,我们真感激啊!”王阿婆激动地说。

  探索管执联动数字化转型

  为加强对垃圾分类全程有效管理,作为全市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先行先试的4个区之一,长宁区今年3月上线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平台直观展示垃圾分类整体运行态势,围绕指挥体系、指标体系、空间位置、日常巡查监督、垃圾清运、管理执法六大维度,实行管执联动,实现“观”“管”高度融合。

  平台同时依托长宁区废弃物全过程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监管系统”),对干湿垃圾、有害垃圾、装修垃圾、餐厨垃圾等废弃物的收集、运输、中转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据了解,监管系统将五种废弃物归集为两种清运模式进行监管功能开发,分别为“预约式”和“站牌式”。“预约式”针对装修垃圾和有害垃圾,工作人员通过平台进行上报,形成“立案派遣—调度处置—清运反馈—归档结案”的线上闭环业务流程。“站牌式”则针对湿垃圾、餐厨垃圾、干垃圾,由垃圾车每天定时去小区收取,系统预排清运线路和到达时间,并向箱房管理员推送车辆到达信息。

  “站牌式”功能2020年11月在虹桥街道启动试运行。在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中,监管系统开发出“站牌式”源头分类管理、日常检查评分、收运过程监管等模块。“通过实时监控,工作人员及时调整清运准备时间,避免空跑干等,将工作精确到每个环节,责任压实到人。”虹桥街道社区管理办副主任李超源说。虹桥街道还与长宁城管部门积极探索管执联动数字化转型,完成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和长宁“智慧城管”平台的数据交互。街道人员通过政务微信发起案件,城管执法人员则直接在城管执法APP上进行操作,实现两个平台在任务派单、案件流转上的联通。据统计,目前20余件垃圾分类案件成功派遣到智慧城管信息平台,部分案件已完成处罚流程。“通过数字转型、管执联动实现了从人海战到信息战、从抓动态到保常态、从高消耗到低能耗的转变。”

  居民垃圾分类正确率达95%以上

  依托“一网统管”,长宁区垃圾分类成效斐然。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从18.6%上升至63.62%;完成全区所有738个居住区的“两定”创建,覆盖率100%、达标率100%;完成全区所有485个单位生活垃圾收集点的分类达标创建,覆盖率100%;所有道路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全覆盖,共覆盖道路167条、商户6875家。

  接下来,长宁区将进一步深化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2018~2020年是第一个三年,是长宁区垃圾分类的创成期,我们达成了将800吨混合垃圾分类成400吨干垃圾和400吨湿垃圾的目标,2021~2023年是新三年,要在巩固提升的前提下,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减量,争取把400吨干垃圾减少至360吨干垃圾和40吨低价值可回收物。”万振良说。

  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长宁区为代表,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初显,居民源头分类正确率达95%以上,居民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均达到95%。2020年,可回收物回收量6375吨/月,同比增长57.5%;干垃圾处置量14194吨/月,同比下降20%;湿垃圾分出量9504吨/月,同比增长27.5%;有害垃圾分类量2.47吨/月,同比增加3倍。据统计,目前,上海共建成可回收物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1座,全市干湿垃圾每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2.8万吨。作为“一件势在必行、没有退路、引领时尚的事”,垃圾分类正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