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首个进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上海,从去年7月开始实施2020年4月,已有10个月了。近日,上海市公布了2019年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年报”,数据显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分出量同比有明显增长,而干垃圾处置量同比减少了17.5%。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正在显现。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年报”出炉 三增一减
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上海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平均每天4049吨,有害垃圾分出量平均每天0.6吨,湿垃圾分出量平均每天7453吨,较2018年底分别增加431.8%、504.1%、88.8%,而干垃圾处置量平均每天17731吨,比2018年底减少了17.5%。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违者将被依法予以处罚。在法律法规和社会氛围的双重倒逼下,一大批街镇和社区各自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海全市1.3万余个居住区,2019年分类达标率由2018年年底的15%提高到90%。今年受疫情影响,生活垃圾总量明显下降,但从数据上看,基本保持了预期分类率。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副处长 齐玉梅:尽管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很多小区志愿者已经撤出了,但是我们大多数的市民,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市民依然表现出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破袋、分类投放,从我们抽查的小区数量来看,三分之二的小区依然表现达到优秀的水平,三分之一的小区略有下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仍有不少重点难点,高校、医院、交通枢纽等场所的分类实效仍有待提高,快递、餐饮、旅馆等行业源头减量仍是难题,2020年,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在巩固提升垃圾分类实效的基础上,在软硬件上同时发力,破解垃圾分类重点难点问题。
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 培养市民新习惯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如今在上海,每个居民小区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了自己小区的投放点和投放时间,这个制度,不仅让市民改变了以往扔垃圾的习惯,也让分类投放很快取得了实效。
这里是上海市中心的一个老小区,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傍晚6点不到,不少老人已经吃完晚饭,陆续来到小区的两个垃圾厢房扔垃圾。
许女士:习惯了,现在都习惯了,倒进去都是湿垃圾,塑料袋拿出来放到干垃圾里面,都习惯了。
记者:分得清楚吗?
许女士:烧菜的、果皮等都是湿垃圾,干垃圾有些纸张回收的,都分得清楚,而且这里都写好了,什么东西一看就清清楚楚。
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许女士小区的居委会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后,对小区的垃圾厢房进行改造,并规定了2个投放时间,分别是上午7点半到10点半,下午5点半到晚上8点半,并在投放时间安排桶长和志愿者驻守,指导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培养扔垃圾的新习惯。
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景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张寒韵:有可能因为年纪大的比较多,他在投的时候有可能会有一些遗忘或者疏忽,当“定时定点”我们有专人值守之后,我们在垃圾厢房之前,可以进行监督,还有一个引导的作用,包括有些时候他一下子不明白的,到底是干的湿的有害的,给他一个正确的引导。
目前,上海还开展市民绿色账户积分换购生活用品等方式,在规定时间刷卡积分,鼓励居民通过定时定点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获得积分,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