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既讲究高屋建瓴的规划,也需要穿针引线的绣花功夫。在当下国内各省纷纷崇尚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背景之下,绣花功夫毋宁说显得更加重要。
推行垃圾分类,就是以绣花功夫进行城市治理的具体实践。3月3日至7日,记者走进郑州市二七区,从一个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的角度来记录郑州市垃圾分类的推进。
作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她已成为“桶站督导的专家”
2018年,在郑州进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之前,张海英就作为郑州市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被分配到二七区兴华南街的世纪家园社区。
“您好,我来检查一下您的垃圾分类了没?来我教您怎么分类?您在家里分类放,下楼分类投就不麻烦了。”张海英带着手套,熟练地检查着每个居民投放的垃圾是否分类合格。
“哎,下次吧,我赶时间,上班要迟到了”
“上次你就说你赶时间,让张姐在这儿捡了半天。”旁边的实习督导员小李不满地嘟囔。
每天早上七点钟,张海英准时“蹲守”在定点投放处,下楼时顺手扔垃圾的上班族经常因为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或者分类不标准被“叫住”,抱怨连连,甚至口出粗言,这些张海英都能忍:“赶着上班嘛,都能理解,耐心劝导就好了。”
一开始,这样的场景成为了张海英的日常。虽然已记不清多少次她站在垃圾桶边不厌其烦地指导垃圾分类,只知道“蹲守垃圾桶”这件事儿,她干了三年有余,也成为了“桶站督导的专家”。
最怕烂玻璃、刀具、钩子、菜刀、烧烤签子……手被划伤是常事
“砰!”一大包垃圾打开,有个玻璃瓶打碎了,甚至还有破旧的钩子、刀具等,这是分类督导员最不愿意看到的。塑胶手套虽然厚,但还是很容易被尖利的碎玻璃或者刀具划破。
说着,张海英让记者看自己的手心,明显有被刀伤划破的伤疤。
“平时大家不在意的小东西,比如烧烤签子或者牙签,到了分类垃圾桶就变成小‘凶器’。尤其是牙签小不容易发现,但又特别尖利,一不小心手就会被刺破。”张海英说,手常年与“垃圾”打交道,被划破后很难愈合,常常刚刚好了又被刺破,反反复复造成发炎。
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是酷暑炎热的夏季,厨余垃圾过夜发酵散发出的刺鼻异味。她便从网上学习利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教程,带领团队收集厨余垃圾,自制了“环保酵素”,利用“环保酵素”清洗垃圾桶,每天把垃圾桶清洗得干干净净,再无异味,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刚开始做这个工作时有点自卑,垃圾味道难闻不说,搞不好还被垃圾袋里的碎玻璃扎伤手,有时还拣到装在塑料袋里的小孩大便,开始干这份工作都瞒着家里人。”张海英说,“其实家人是很理解的,这点让我很欣慰。”
“谈不上什么‘逆行者’、‘英雄’,只是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已”
2020年至今,疫情防控工作一直未放松,垃圾分类看似微不足道,却见微知著,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是防止各类病毒、细菌传播的有效保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张海英带领团队把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得更加精细化,向居民宣传做好垃圾分类,既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也能切断病原体二次传播路径,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一次性口罩、手套等垃圾增多,为了避免病毒的二次污染,张海英带领团队坚守在一线,指导居民进行分类投放一次性口罩等防疫用品,严格执行消杀制度,同时协助废弃口罩和一次性防护用品的收运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除此之外,张海英还利用社区微信群,倡议书代替入户对居民进行疫情期间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使辖区居民随时随地了解掌握疫情防控期间垃圾分类的新要求,引导居民提高垃圾分类意识,树立垃圾分类理念,切实有效的抗击疫情。
“从垃圾分类这个环节掐断病毒的传播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谈不上什么‘逆行者’、‘英雄’,我们只是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已。”张海英云淡风轻地说道。
治标不治本,必须得“攻心”,引导居民成为城市“清道夫”
2019年,当其他小区在初步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她已经在社会推进定点投放和垃圾分类厢房的建设。
因为出色地表现,张海英被提拔为区域经理,负责辖区144个小区46000户居民日均产出160吨的生活垃圾分类。
“宣传在桶边,教育在桶边,那是技巧层面的东西,你把人留住,告诉他们怎么分,下次不告诉了,他还是乱扔。”张海英意识到,治标不治本,必须得“攻心”,“得让他意识到这不是小事儿,这是关乎未来的大事儿!当然了,你要讲一堆大道理‘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必然要求’、‘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人家也不会听。”
于是,在她的带领下,地毯式的入户宣传、流动人口重点引导,成为团队除了“桶站督导”之外的工作之一。此外,她们还见缝插针地开展了300多场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300多次周六的资源回收日活动,以及暑期垃圾分类“公益课堂”等。
除了教居民垃圾分类,她所统管的150名垃圾分类督导员也要进行桶站督导能力、宣传动员能力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定期深度学习“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和开展比武大练兵活动。
垃圾分类是新兴“事业”,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影响下一代人
如今二七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已投入试运营,让垃圾分类在辖区内就行了闭环,她对做好垃圾分类这件事更加有信心。
“以前分拣中心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居民分拣意识不够,现在分拣中心也建好了,我越发觉得前端的分类、督导更有意义,很关键更有成效。” 张海英认为。
初心如炽,点燃星星之火,星星之火,足以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她说,垃圾分类是个新兴“事业”,她希望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影响下一代人,“因为现代人习惯可能不好改变,但是要努力实现下一代人。”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夏萍 通讯员 刘武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