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 墨色神州

中原网2017-03-06 10:28:42

 ——李振敏书法作品述评

杨 蕾(河南大学博士)

    李振敏,1960年生,登封人,诗人,书法家。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天中书画院院长。出版作品有《李振敏诗选》、《李振敏旧体诗200首》,编辑出版《长寿宝典》、《景日昣文献选集》、《君召乡志》、《嵩山传说故事》等,书法作品被录入多部书法作品集,也曾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友好国家。

QQ图片20170306111209.jpg

    嵩岳苍苍,河水汤汤,天下之中位在登封,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孕育了历史上诸多名人才子,成为华夏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点点星辰。振敏先生生于斯、长于斯、名于斯,是登封文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嵩山才子”,他的才情在诗、在画、在书,更在其率真纯良的赤子之心。

    人言“字如其人”,在奥妙精深的书法世界中,上乘之作不在摹形,而在图神。振敏先生继承王羲之书法精髓,精研体势,行草作品平和自然,笔势遒美健秀。如《黄山谷书论》抄录,汪洋恣肆、率性而为,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灵动之美,更在内涵上呈现出个体气质。无论图神,还是驭气,所追求的都是生命意识,是本我区别于他者的重要表征,对观者而言,此乃辨别真伪、区分你我的特质;对书者而言,此为自我与宇宙的沟通、是自我存在的感召。魏晋时,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谈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进一步强调这种先天禀赋的主导意义。振敏先生的书法作品便是在这种图神驭气下,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图摹与泼洒。

    墨分五色,书画同源,在书写的墨色与留白中展现出画卷的空间美,这不仅需要功底,更需要艺术创造力。振敏先生书法作品便在这墨色中、书画间,传达着世间真情与自然美景,如其草书作品《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墨色喷洒而出,气势如滔滔江水,笔锋如行云流水,通篇酣畅淋漓、一气呵成,以墨色的轻重缓急勾画出视觉上的诗意画卷。在他诸多行草作品中谋篇布局均无刻意为之,在自然与性情中计白当黑,行笔运转、虚实相生,将原本静态的时间叙事晕染成动态的空间透视,传统“书画一律”的观念,在振敏先生的这些书法作品中也进一步得到了印证。振敏先生之所以能够将这样的空间意识、时间观念渗透融合,其重要的因素便是他身兼诗画书文于一身,能够以综合的艺术修养来关照书法创作,能够以传统的文化底蕴来渗透作品。

    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在创作的灵感上“情”和“物”无疑成为最显著的两端。所谓“感物咏志,莫非自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无论自然景物,还是情感是非,都能够激发创作者的灵感和热情,尤其对于性格直爽率真的人。振敏先生自幼便受到中岳嵩山秀丽险峻的自然风光熏染,加之军旅生涯的历练砥砺,以物起兴、有感而发,以情动人、物我同一,展现出带有适度克制的情境交融之景状。如《满江红》抄录,落笔果敢苍劲、运笔豪放狂纵、行笔沉着冷静,无论布局、还是运笔,在无心之处流露着有意为之,岳飞的行伍之感与作者的军旅之情融会贯通,在超越时空中完成物我两忘,达到情境交融的境界,以宣纸和墨色为载体,既承载了振敏先生壮怀激烈的英雄情怀,又承载着华夏文化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

    振敏先生以翰墨丹青寄托人生感悟、描摹世间悲喜,在熙攘市井中坚守艺术追求、追寻淡泊意境;虽纵情山水而不在山水之间,既恣意尘世又超脱于尘世之外;他以自己的真性情与人交往,更以自我至情在书画诗词中徜徉,赢得了盛名,收获了成功。在振敏先生三十多年创作生涯中,诗词书画承载的是他洒脱超然的性情,不清高、不傲气、不做作,真实而自然,凡有求字画者必慨然应之;凡有索诗词者定欣然允之,在登封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居家庭室、书刊典籍多有其墨宝和佳作。振敏先生以一颗纯真赤诚之心来关照世界、领悟人生,并以超越功利的心境来与人相处、与自然相谐,他以现代书法家的特殊身份诠释着古代侠义诗人的内在精神。最后,以振敏先生诗作《步道听春》为结,“步道盘盘春已醒,鹅黄浅绿添悦性。任它林间鸟相呼,独坐桥头听水声。”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遗忘尘世的喧嚣,释放自我,享受孤独,追求艺术最本真的状态,书写自己的诗意人生。

网友评论